對現在的絕大多數人來說,都會參與到網購這一行為中來,每次網購交易完成,買家要完成對賣家商品和服務的一個評價。但是很多時候當買家因為不滿意賣家的商品或者服務給出差評時,往往會受到賣家的“報復”。
消費者在網購中有權利對賣家的商品質量和賣家的服務作出評價,但是賣家抨擊消費者,報復消費者的行為實在是太過恐怖,曾經有人因為給賣家差評收到過死掉的雞鴨、沾滿血的東西、電話騷擾、短信騷擾等,這些報復手段給消費者帶來生活以及精神上的極大傷害,給差評可以說是一件極具風險的事情。那么究竟是誰給了這些商家拒絕差評的膽量?大連網絡公司認為以下三方面是很重要的構成因素:
1、執(zhí)法部門未能及時出手,助長了無良商家的囂張氣焰。
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規(guī)定,多次發(fā)送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構成違法。商家電話短信騷擾消費者,理應依法對其處以治安行政處罰。然而,面對此類情況,消費者舉報或報警后往往得到的答復是:不在管轄范圍或者情節(jié)輕微無法處理。一定程度上,執(zhí)法部門的執(zhí)法不嚴縱容了囂張商家的騷擾行為。
2、網購平臺對商家的管理約束不善,對騷擾消費者等惡行存在縱容與不作為。
事件中,商家對消費者丁先生大肆騷擾,網購平臺接到投訴后理應及時調查并對涉事商家處理,直至關閉店鋪。然而,當網購平臺接到投訴后,仍然未能有效阻止商家的騷擾行為,其處理處置明顯不夠及時有力,暴露出平臺管理監(jiān)督存在問題。事實上,網購平臺有義務保障商品質量安全并保護消費者權益,完全有責任也有能力對商家進行約束管理,可以說,網購平臺在對無良商家的處理上“心慈手軟”。
3、部分消費者長期作出不真實評價,嬌慣了商家“不容差評”的心態(tài)。
一些消費者或由于害怕麻煩,或受到利益誘惑,放棄了維護自身權益的機會,在網絡中違心地送上好評。長此以往,商家對正當差評等愈發(fā)排斥??梢姡M者網購中遇到自身權益受損情況,不應畏懼于威脅和麻煩或因一點點蠅頭小利的誘惑而放棄維權,理應堅決給出差評或舉報投訴。當每一位消費者都能理直氣壯地維護自身權益,網購的評價氛圍亦會有所改善。
其實真正說起來,我們也能夠理解賣家想要獲得好評的心態(tài),只要好評多,生意才會好,掙的錢才會越多,但是也不能完全的排斥差評,而應該對消費者的評價進行自身的改進,提升商品質量與服務水平才是獲得利益的唯一途徑,而不是通過一些不良手段,威逼消費者送出好評。網購平臺應該加大監(jiān)督力度,根據平臺的法則對這些商家做出合理的處理,執(zhí)法部門也應該要嚴格執(zhí)法,維護消費者利益,消費者們也要做出客觀真實地評價,不要嬌慣了商家。